患者,男,8 岁,于 2009 年 1 月 7 日就诊。大便失禁 5 年余。患者自满月后即有挤便现象,时家人并未在意。从 3 岁起,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失禁,症状逐年加重。经多方诊治,效果不佳。现排便不自知,白昼大便失控,夜间少发,一日数次。
排便时无腹痛腹泻,大便颜色正常,便质较粘,小便正常,生长发育较慢,智力无异常。查心、肺、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,肛门指检(-),肛门内外括约肌无异常。且便常规、消化道钡透、钡灌肠拍片、直肠镜等检查无异常,腰椎 X 线摄片示隐性脊柱裂。既往健康,无家族史。察其神情自如,面色淡白,形体矮小,营养一般。舌质淡,舌苔白,脉细弱。西医诊断为大便失禁,中医诊断为遗矢(脾肾不固型)。此由患儿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,先天不足,后天失养,致发育迟缓,肛门约束失常,控便习性异常所致。治宜调神固本,缩便止遗。针灸取双侧足运感区、神庭、八髎穴。足运感区、神庭穴手法要求由徐到急捻转,捻转速度200 转/min 以上,连续3~5 min。
八髎穴直刺1.0~1.2寸,施以补法,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,使针感直达肛门部。诸穴得气后使用 G6805-2 型电针仪,连续波刺激 20 min。每日 1 次,每次 40 min,两星期为 1 个疗程。嘱足运感区长时间留针,达 8 h 以上,晚睡前起针。家长配合定时唤患者临厕,促其养成控便习性。针刺治疗 5 次,患者白昼挤便症状减轻,便次减少,但临厕须经父母提醒,便前仍不自知。针刺治疗 7 次白昼挤便症状消失。针刺 10 次排便自知,便次、便质均正常,遗粪症状消失,临床痊愈。随访至今,未见复发。
按功能性大便失禁属排泄功能障碍,是指 4 周岁以上的儿童,在无器质性疾病情况下,不明原因反复出现排便失禁,不自主地排出正常粪便者。治疗时根据大脑机能定位与头皮表面投影关系,首选“足运感区”施以特定手法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,作用于大脑皮质尿便中枢旁中央小叶部位,达到调节和改善其控便功能的作用,同时嘱家长配合定时唤患者临厕,以促进排便与控便条件反射的建立。再配以神庭穴调神益智,配以八髎穴固本束约,缩便止遗。诸穴合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。